譯者注:本文原發(fā)表自CBS,作者是Bill Reiter ,文中數據均截至原文發(fā)稿前(當地時間5月5日),文中觀點與譯者及平臺無關。
要用何種方式贊頌格雷格-波波維奇非凡的執(zhí)教智慧與歷史級的職業(yè)生涯?這位周五宣布正式卸任馬刺主教練、轉任全職球隊總裁的傳奇教頭,其成就猶如繁星般璀璨奪目。
他帶隊奪得過5次總冠軍,連續(xù)18個賽季取得50場及以上的勝利。他還擁有NBA歷史上所有主教練中最高的勝率。他在季后賽中贏下170場比賽,3次榮膺年度最佳教練。諸如此類的榮譽數不勝數。
然而,在這些足以讓他躋身史上最佳教練行列的成就之外,若論對馬刺隊乃至整個聯盟最具深遠影響的貢獻,當屬波波維奇超前的戰(zhàn)略眼光——早在多年前,他就明白,打造一種長久的卓越文化的關鍵,在于將球星變成合作伙伴,而不只是把他們當作球員。這是馬刺隊的“波波維奇時代”最為堅實的基石。
在長達15年的時間跨度里,波波維奇五度問鼎總冠軍,其秘訣在于締造了體育界最獨特(卻也最低調)的卓越文化。如果說帕特-萊利在邁阿密開創(chuàng)了“熱火模式”(以張揚風格、輿論造勢與盛大慶祝著稱),那么在圣安東尼奧,波波維奇的模式則是與之完全相反的存在。
在波波維奇的治下,馬刺往往是被輿論忽視的存在。他們從不在招募會上炫耀總冠軍戒指吸引超級巨星,反而通過共進晚餐、品鑒紅酒的團隊聚會,維系并提升現有的卓越根基。
通往勝利的道路不止一條。萊利的策略固然成就斐然,但波波維奇的模式同樣卓有成效,只是其精妙之處往往難以被外界輕易參透。
有很多跡象可以證明這一點。蒂姆-鄧肯以及其他為那個時代增光添彩的偉大球員(最終,科懷-萊昂納德除外)都選擇留在圣安東尼奧,這充分說明了波波維奇的魅力。他們甘愿拿更少的錢,避開聚光燈,成為那些通過自由球員組建的超級球隊的“反例”。
這一切不是靠強制手段實現的,而是靠友誼;不是靠激烈沖突,而是靠合作。波波維奇固然會對球員嚴格要求,但與許多教練不同,他總能與弟子們保持深厚情感——當合作關系終結時,伴隨的往往是感動的淚水與真誠的祝福,而非常見的矛盾與積怨。
在團隊建設方面,波波維奇也走出獨特路徑。他從不制造轟動性引援新聞,在取得重大成功前鮮少引發(fā)媒體狂歡。
沒有奧尼爾式的重磅交易,沒有詹姆斯與波什組建三巨頭的戲劇性轉折,更不存在挖角球星的流言蜚語?!安úㄖ馈钡木柙谟冢核H手培養(yǎng)的球星與打造的體系,自然產生強大的向心力。
當科比職業(yè)生涯晚期在湖人享受著充足出場時間與頂薪合同時,鄧肯卻在馬刺主動轉型,以更小的戰(zhàn)術角色繼續(xù)追逐勝利。當邁阿密的“三巨頭”開創(chuàng)現代球員權力的概念以及超級球隊的理念時,馬刺隊仍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原有的團隊組合。
這種文化傳承的核心密碼,正是波波維奇與時俱進的執(zhí)教智慧。這種智慧既體現在長達數十年的宏觀布局中,也顯現在臨場指揮的細微調整里。在比賽的每一個瞬間,真正卓越的教練會為了持續(xù)贏球做出及時的調整和改變,波波維奇在這方面同樣表現出色。
以2014年馬刺隊的最后一個總冠軍為例。這是“波波維奇之道”以一種與其他球隊截然不同的方式取得勝利的完美例證:憑借無私精神、罕見的籃球智慧,以及在其他人之前看清比賽局勢的能力。
在那個時候,波波維奇執(zhí)教的球隊陣容已經老化嚴重,這位偉大的教練也已經有了一個新的理念:負荷管理。他遠遠領先于NBA其他球隊,以至于聯盟在幾年后不得不修改比賽規(guī)則,試圖阻止各球隊在2020年代繼續(xù)采用波波維奇早在10年前就開始使用的做法。
即便波波維奇如今退居管理層,聯盟仍在與這個由他開創(chuàng)的戰(zhàn)術理念進行博弈。
但是,這種限制球員上場時間的方法,不僅需要遠見卓識,坦率地說,還需要勇氣。這需要有一種能力,去說服那些已經贏得了所有榮譽的球星,讓他們相信減少上場時間實際上會帶來更好的結果。2013-2014賽季的那支馬刺隊,在常規(guī)賽中沒有一名球員場均上場時間達到30分鐘。他們是NBA歷史上唯一一支沒有球員的場均出場時間達到30分鐘,卻仍贏得總冠軍的球隊。
這意味著要相信團隊的力量,而不是依賴某個個體。這意味著要說服球員減少上場時間,進而減少個人表現機會。這意味著要明白,即使在12月、2月和3月的比賽中不能取得那么多勝利,但只要策略正確,在6月的比賽(總決賽通常在6月進行)中仍能奪冠。
這是一種巨大的變革,也是一個絕妙的策略。15年前,鄧肯在首次奪冠的賽季中場均上場39.3分鐘,但這一次,波波維奇將他的上場時間削減至場均29.2分鐘。這種科學的輪換安排,使他在季后賽能提升至全隊最高的32.7分鐘,為托尼-帕克的卓越表現與22歲萊昂納德(最終榮膺FMVP)的崛起提供堅實保障。
這就是典型的波波維奇風格:巧妙平衡球星自尊心,獲得全隊認同,將老將余熱與新星成長完美融合,一切都管理得恰到好處,最終擊敗了一支在球隊構建和比賽方式上與自己截然不同的熱火隊。
那次奪冠之旅,結束了勒布朗在邁阿密的職業(yè)生涯,也讓NBA的歷史走向了許多其他方向。這一切都源于波波維奇很早就認識到在漫長的賽季中進行負荷管理的必要性。更關鍵的是,他有能力讓一支真正的冠軍球隊中的球星接受更少的上場時間、更少的表現機會,一切都是為了實現真正的團隊卓越成就。
誠然,這種趨勢在2018年離開球隊的萊昂納德身上沒有延續(xù)下去。但是,正如熱火隊的球迷可能正在體會到的:偉大終將落幕,即使是那些最偉大的球星也不例外。時間會改變一切。
盡管如此,波波維奇創(chuàng)造的文化,以及他比大多數人更早洞察和推進的體系與戰(zhàn)術理念,和他取得的其他成就一樣,定義了他的執(zhí)教生涯。
文化積淀需要經年累月,崩塌卻可能在朝夕之間。波波維奇卸任主帥后轉任球隊總裁,這為后波波時代的馬刺注入強心劑——隨著文班亞馬接過了馬刺的大旗,圣安東尼奧正迎來新的復興曙光。
"波波之道"的精神火種,必將在圣安東尼奧繼續(xù)傳承,生生不息。